论文关键词:语用意义;翻译;明示;隐含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具有字面意义和交际意图,或语义内涵与言外之力,对应语言学上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舍弃字面意义(语义意义)而传递源文的交际意图(语用意义)。语用意义可分为六类,即言外之力、隐含意义、修辞意义、所指意义、情感内涵及言外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隐含或明示源文的语用意义的取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本功能,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译者,不同的读者,不同的传播媒体等。
1、言语行为理论
俗话说“行动胜于雄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强调的是“说”与“做”的区别。然而,Austin却指出“说”和“做”没有绝对的界限。Austin认为所有的句子,除了它的本身字面的意义外,还具有言外之力。
Austin (1962)设想了言语行为三分说,他把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locutionary)言语行为、施为性(illocutionary )言语行为、成事性(perlocutionary)言语行为,或称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亦称言中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以言指事是“关于说某事的行为”( an act of saying something)、以言行事是“在说某事过程中实施的行为”( an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和以言成事是“通过说的结果或作为说的结果所实施的行为”( an act performed BY or AS a result of saying)。一般说来,话语的言中行为传达的是其字面意思,言外行为传达的是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或功能。一旦交际意图为受话者所辨别,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或反应,发生言后行为。人们只要说话,上述三种言语行为都会同时实施。
Austin的言语行为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Searle (1975 )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Searle认为,有时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和句子意义不一致,或者说,话语除了字面用意之外还有非字面的施为用意。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沟通,除了能让听话人明白话语中的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听话人共知的背景信息。为了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我们需要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双方共知的背景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根据Searle,言语行为包括两部分:语义内涵(propositional content)与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
言语行为的字面意义和交际意图,或语义内涵与言外之力,对应语言学上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语义意义和语义内涵、言中行为相关联,而语用意义和言外之力、交际意图相联系。交际意图并不总是和字面意义相一致,成功的交际,领会交际意图才是关键,因为它与说话者的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舍弃字面意义(语义意义)而传递源文的交际意图(语用意义)。
2、语用意义的分类与传递
语用意义可分为六类: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会话隐含(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修辞意义(figurative meaning)、所指意义(reference)、情感内涵(emotional tone)及言外效果(perlocutionary effect).
言外之力对等言外之力指的是交际的目的或价值。无论口头或书面的交际,总有其目的,否则就毫无意义。人们常言外之力此指代语用意义,因为它是语用意义中最常见的。如果言外之力不被接受者理解,言语交际则失败;同样,如果的语读者不能领会源语的言外之力,翻译则不成功。因而,好的译者总是先辨别源文的交际意图,再传递其言外之力,以达功能对等。
如果A想在河里游泳,B对他说:
(1) A: Let’s,swimming in the river.
B: Do you know there is a strong current here?
甲:我们去河里游泳吧?
乙:你知道这里有急流吗?
B的回答是一个疑问句,很明显,B并不是问A是否知道有急流,而是一个警告。由于这里的语用意义不难理解,直译原句,在获得形式同一的情况下,可传递等同的言外之力。
(2)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
(老舍:《柳家大院》)
When people meet, they pass the time d day with each other,just to show their good neighborly feelings. (7.hang Guyi)
“吃了吗?"在这里仅仅是一句问候,而“pass the time of day with each other”正好传递了言外之力而非字面意义。如果直译为“have your meal,则会失去语言的寒暄功能,达不到言外之力对等。
隐含意义对等根据H. P. Grice (1967)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有四大准则(一):量的准则、质的准则量、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前三条准则与话语内容相关,即“说什么”,最后一条准则讲的是“怎么说”。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再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话人一方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他的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为“会话含意”。如:
(3) A:Where is my fish?
B: The cat looks happy.
甲:我的鱼哪儿去了?
乙:小猫看起来挺高兴的。
这个会话违反了关联准则,似乎B的回答与问题不相关,但听者不难理解:“猫吃了鱼”。我们知道翻译必须传递会话用意,但因为直译能同时传递源文的字面意义与会话用意,我们就直译。然而,当遇到文化差异,其隐含意义不能被的语读者理解时,我们就有必要明示其隐含意义。如:
(4)甲:哎,小李,你和你女朋友关系怎么样了?
乙:没说的,您就等着吃糖吧!
A: Hi,Mr,Li,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girl friend?
B: Very well, and we are going to get married soon.
中国人结婚请客吃搪,于是“吃糖”就成了结婚的代名词,可是,这一文化西方人未必知道,因而,将“吃搪”的隐含意义译出,以获得信息功能对等。
George Yule (2000: 45)认为隐含意义并不只是存在于会话之中,它们并不依赖于特别的会话语境来阐释。如:
(5) I think he is married and has a lioness at home.
他结婚了,家里有个母老虎。
这里,“U~”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他的妻子。英语中的兽中之王是狮子,汉语的兽中之王是老虎,译文读者可以推断出同样的隐含意义:他在家很怕老婆。
修辞意义对等修辞意义产生于修辞手段的运用,如:比喻、夸张等。同一语义内涵可以用相同或不同的意象来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与的语中的文化意象相同,或能被的语读者接受,则保留其文化意象,相反,则以别的文化意象替代或意译出其修辞意义,以达修辞意义等。如:
(6) Give them some advice if you like, but it will only b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你高兴的话,可以给他们一点忠告,不过这只是对牛弹琴。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来自《圣经》,它的比喻意义正好与“对牛弹琴”巧合。源文中的文化意象改变了,但获得了修辞意义对等。
(7)接着他们用绳子五花大绑,把节振国捆得像个棕子似的,又是一阵拳打脚踢,节振国嘴里、鼻孔里鲜血直冒。
(王火:《赤胆忠心》)
They gave him“good cuff and kick, trussed him up like a fowl,and went on walloping and kicking him again till his mouth was bloodily pulp.
“棕子”是汉语中的独有的文化意象,如果西方人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直译的话,会令他们困惑不解,因此,译者改变了文化意象,将“粽子”转译为西方人熟悉的"trussed fowl"(烹烤前被捆紧了的鸡、鸭),传递了相同的比喻意义。
所指意义对等传统的语义学上的“所指”是指词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我们这里的“所指”是指语言形式在具体语境中的所代表的意义(包括真实世界与虚构世界,如文学作品等)。所指是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如代词this,that的运用等。如:
(8) While the mistress of the home is gradually subsiding from the fast stage to the second, take a look at此home.
(Zhe Gift‘the Magi by O. Henry)
我们不知“the first stage”和“the secad stage”指的是什么,因此,我们只好求助于上下文:
"11tere was clearly nothing to do but flop down.the shabby little couch and howl. So Della did it. This r instigates the moral reflection that life is made up d sobs, sniffles,and smiles, 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 "
现在,我们知道“the first stage”指的是“flop down.the shabby little couch and howl’’而“the second stage”指的是“instigate此moral reflection that life is made up d sobs, sniffles, and smiles, 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 ".因此,可译为:
趁女主人大哭一场后慢慢静下来对人生大发感慨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她的家吧。
(9 ) ’that two d the greatest politicians in British history,Churchill and Disraeli , were two d its most devastating wits is .no co-incidence. In Britain, you have little hope d being此first without being the second.
丘吉尔和迪斯雷利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两位政治家,同时他们也是最为犀利的辩才,这绝不是偶然的。在英国,你要想成为第一的话,就必须从第二做起。大部分读者对于"the first"(第一)和“the second"(第二)所指什么困惑不解,事实上,这里的“the first”指的是“the greatest politician" , and }} the second”指的是“its most devastating wits"。要使读者理解译文,只有明示所指意义,译为:
……在英国,你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你首先就必须是一位智者。
情感内洒对等在翻译过程中,某些有情感内涵的中性词,要根据上下文,添加适当的色彩义素:褒义或贬义,以充分表达原文的语气。如:
(10) To begin with, not all the English hold fast to English-ness.Some important and irdluernial men carefully train themselves out of it-politicians, academics, bureaucrats, ambitious financiers and industrialists, can be found among these men -and a horde of others, shallow and foolish, wander away fiom it, shrugging off their inheritance. (English Men by J. B. Priestly)
“polititian”可译为褒义的“政治家”,或贬义的“政客”;“ambitious”可译为褒义的“有雄心的”,或贬义的“野心勃勃的”。在源文中,已有几个贬义的词语和表达,因此,我们把这两个词也添加贬义义素,译为:
首先,并非所有的英国人都保持着“英国人的气质”。某些举足轻重的头面人物,如政客、学究、官僚、野心勃勃的金融家和企业家均属于此列,他们无不精心使自己摆脱“英国人的气质”。还有一批浅薄愚盘之辈甚至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要将这一遗产彻底抛弃。
(11)But all things,possible;women, they swim in fidelity, from wave to~.(The Egoist场George Meredith)
……女人总是女人,她们朝三暮四,犹如鱼儿戏水一般。
译文将“朝三暮四”比喻为“鱼儿戏水”。“朝三暮四”意指反复无常,属贬义;“鱼儿戏水”意指悠然自得,欢快舒畅,属褒义,两者矛盾,故不如译为:
……女人毕竟是女人,她们朝三暮四,水性杨花。
言外效果对等 Davis (1980: 39)区分了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言外起因(illocutionary cause)、言外效果(illocutionary effect)o[Z}Leo Hickey的“言外效果”( perlocutionary effect)对等。Nida的“功能对等”(fimctional equivalence)与Newmark的“对等效果”( equivalent effect)相类似。Newmark权妞寸等效果为一种理想结果,而非翻译的目的。Leo Hickey认为译者应致力于提供译文读者类似于的语读者所获得的效果的机会。根据金隆提出了等效原则,效果指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即译文读者获得与源文读者相同的理解与感受,包括具体事实,主要精神,意境气氛。我们认为,言外效果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在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获得的类似于源文读者的反应、效果等。在法律翻译、文学翻译、广告翻译,或是翻译一些幽默笑话时,我们往往改变形式,以求言外效果对等。如:
(12)他自卸了妆,悄悄地进来。(《红楼梦》)
She tiptoed in therein her nightclothes.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此处“卸了妆”意指脱了外衣,与“in her night clothes"(穿着睡衣)异曲同工。以“穿”表“脱”,不一样的形式,给读者同样的想象,传递了同样的信息功能。
(13)出手不凡钻石表。
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 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这是一则手表广告,从形式与字面意义都来看,译文与原文不等。但是,译文再现了原文的潜在效果,激发了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同样对钻石表的兴趣,产生了购买欲望,我们认为这则广告的翻译产生了对等的言外效果。
3、语用意圈明示与隐含
怎样处理翻译中的语用用意以达语用对等,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钱冠连(1997)以(红楼梦》的英译本为例,谈到了他的语用观:原作者叙述语言中隐含意图与人物话语的隐含意图,必须保留在译文中;不能“没收”与取消某个隐含意图;不必平添一个语用隐含或将原来的语面上的明显义译变为语用隐含。他认为,译家把语用隐含变明示了,译变对了,便堵塞了读者的想象,译变错了,便无异于毁灭了原来的创造。何自然(1997)则认为:“译者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著·一如果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习惯,减少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解上的困难,译者不妨照顾译语文化为主,可以直接译出意图。”由此可见,他们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钱冠连强调忠于原文,而何自然则以读者为中心。
首先,文本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表情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呼唤功能文本、美学功能文本和寒暄功能文本。除了一些纯口语表达外,很少有文本是单一功能的。一个文本往往同时兼有几个功能,但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功能。我们认为,表情功能的文本和美学功能的文本的语用隐含应得到保留,因为语言修辞和语言美感是这些文本的特色之一,译者的主要责任是传播源语文化。这时,正如钱冠连所说,取消隐含意图就等于取消了作品的文学。信息功能文本和呼唤功能文本如不被的语读者接受和理解,就会导致信息被误解甚至曲解,语用隐含则应明示。寒暄功能文本中的语用隐含在不被的语读者理解其用意时,也应明示。
其次,根据Christians Nord的目的论(Skopostheaie ),翻译的目的是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我们认为,有时因特殊的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情况,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隐含或明示语用涵义取决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译者,不同的读者,不同的传播媒体等因素。如:
(14)(贾雨村被革职后将家人安置妥当,)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杨)Having settled them there he set off,the wind on his back, moonlight in the sleeves",to,the famous sights of the empire.
(H.)...set off, free as the air,on an extended tour of some of the more celebrated places of scenic interest in our mighty empire.
在杨的译文中,“担风袖月”的隐含意义保留在译文0the wind on his back, moonlight in the s1”里,保留了文学的修辞与美感。而David Hawkes变隐含的“担风袖月”为明说..,似乎更地道,易于被目的语读者理解,直白易懂。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语相关 > >
浅析语用意义的翻译:隐含与明示
来源::未知 | 作者:贝博足彩app_足球竞彩网-官网|平台|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高效利用英语早读,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 下一篇:试析从言外之力的角度看幽默的英汉翻译
随机阅读
- [英语相关] 试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
- [英语相关]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际
- [英语相关] 商务合同英语语言特征的探
- [英语相关] 让英语课堂更具魅力
- [英语相关] 试论二语言语行为习得的思
- [英语相关] 怎样使英语课堂“快乐”起
- [英语相关] 浅谈新经济时代与科技翻译
- [英语相关] 试论英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
- [英语相关] 浅议口语习惯用法存在的问
- [英语相关] 捕捉“关键词”,巧答高考
- [英语相关] 小议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 [英语相关]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外
- [英语相关]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 [英语相关] 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
- [英语相关] 关于词典例证文化功能研究
- [英语相关] 运用多媒体突破初中英语教